岭南有位传奇女性,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“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”。能得到官方如此高的评价,并且还极其罕见地冠以“第一”,说明此人真的很不简单。她就是本文的主角,冼夫人。
冼夫人像
...
二合一的奇特身世
中国的历史文化环境,留给女性的空间很少。即使有,也往往以贤妻良母、节妇烈女形象出现,间或有几个太后、皇后专政,也往往被史官们以“牝鸡司晨”的态度否定之。
只有极为特殊的历史条件下,才能诞生女性英雄角色。冼夫人正好赶上了极为凑巧的环境条件,得以在她的时代大放异彩。
而所谓条件,最突出的当属她二合一的奇特身份。
其一,娘家势力强大
冼夫人名英,生于梁天监十二年(512年),卒于隋文帝仁寿二年(602年)。她出身岭南俚獠部族,世居高凉郡(今广东高州),是当地土著豪强势力。这种身份,给了她一个很高的起点。
为何如此说?岭南是中原政权势力较晚到达的地区,秦汉以来虽然在岭南设置交、广等州郡,但距离政治中心过于遥远,而且开发也晚,人口少、经济不发达,中央政府基本上管不了,所以历来实行的是羁縻政策,把控制权交给了当地的部族势力。
查看完整族谱
冼夫人的族谱
冼夫人的家族势力非常庞大,史称“跨据山洞,部落十余万家”(《隋书》卷八十·谯国夫人传)。在带有原始色彩的部族中,女性具有一定地位,不仅是生产生活的组织者,壮大起来的部族势力中,女性甚至可能参与外部事务。
冼夫人自幼聪惠过人,经常跟随父亲抚循部众,还能参与指挥军事行动,打击不顺服的部族。同时冼夫人又天生具备一副好心肠,本部势力虽大,她却从不恃强凌弱,劝导亲族要多行好事。
冼夫人的哥哥冼挺做了南梁州刺史,经常骚扰侵略邻近州郡,弄的岭南一带人人烦怨。冼夫人多次规劝兄长,才使他中止了这种行为,让岭南恢复了良好的秩序。
其二,夫家背景传奇
冼夫人夫家冯氏,是北燕王族后代。北燕灭亡后冯氏逃奔高句丽,末帝冯弘遣其子冯业渡海投奔刘宋王朝,后来定居于广州新会。不知出于何种原因,冯氏被任命为当地行政长官。岭南自古与中央关系较为疏远,冯氏又是外国逃难来此者,根本无法号令当地人。
位于今广东化州的罗州故城遗址
到了冯业之孙冯融这一代,尴尬的处境迫使他们向土著势力寻求帮助。梁武帝大同元年(535年),时任罗州刺史(罗州在今广东化州)的冯融与冼氏部落通婚,为儿子冯宝迎娶了冼英。冯融死后冯宝接任刺史,他尊重冼夫人娘家的权威,州中大事经常与冼夫人共商共决。
两家通婚,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。冼夫人带头约束本部族,遵守州郡长官的号令。本宗人物有犯法的,也毫不留情地处置。岭南的形势为之一变,冼夫人也成了梁朝官方势力和岭南土著势力的双重代表。
...
自立于南朝乱局
任何固有局面的改变,都不是毫无来由的。冼夫人对梁朝态度的转变,同当时历史发展趋势息息相关。
当冼夫人年轻时,正处在梁全盛之际。6世纪初,梁朝与北魏数度大战,取得过钟离之战辉煌的大捷,在东西部两个阵线上都夺取了部分国土,528年还行有余力地发动陈庆之北伐,深入地影响了北朝政局。
外部无虞的梁朝,得以腾出手来整顿岭南。原本只有几个大州的岭南地区,被梁朝划设了数十个小州,州级行政单位的数量比宋、齐两代多了近一倍,其控制力越来越深入。湘江、赣江等水系自北而南沟通了长江沿线和岭南地区,百越之地不再是与是隔绝的化外之地。
南朝时的广州、越州
日新月异的形势,必然促使对冼夫人进行深入考量。豪强势力过度扩张会否引起梁帝国的敌意?会否因此招致军事打击?本族实力会否造成严重损失?
这些因素,必然对冼夫人态度产生深远影响。她的政治天平坚定地倒向了梁朝,从此开始一心一意地维护岭南政治秩序。
547年侯景之乱爆发后,岭南地区也被剧烈扰动。建康台城被叛军包围,岭南诸州都接到了北上救援的命令。高州李迁仕刺史却却迟迟不动身,并遣使召冯宝到高州议事。冼夫人判断李迁仕迟迟不动必有阴谋,劝冯宝不要与之勾连。
a a 隋书 作者:魏征 此篇内容在列传.卷四十五
后来李迁仕果然据州造反,冼夫人与冯宝齐心协力,设计击败李迁仕,沉重打击了岭南的野心家。
冯宝去世后,岭南诸州重又陷入大乱。冼夫人扶持幼子冯仆当家,继续执掌罗州。待陈霸先平定侯景之乱、建立陈朝后,冼夫人立即派冯仆率岭南部族的头面人物,到丹阳朝拜陈霸先。
陈霸先自岭南北上平叛之时,曾与冼夫人会过一面。不曾想一面之缘促成这桩政治大买卖。正苦恼于各地豪强不服的陈霸先,立即高调地褒奖了冯仆,并超拜这位年仅9岁的幼童为阳春郡太守。
陈朝广州刺史欧阳纥不服中央,率兵谋反。他十分忌惮冼夫人,起事前把冯仆诱骗至广州,要挟冯家一同造反。冼夫人不顾儿子被扣押,毅然亲自出马领兵,与陈朝平叛大军一道击灭欧阳纥。
查看完整时间地图
冼夫人的时间地图
所幸天佑善人,欧阳纥失败非常快,冯仆也得以生还。陈朝十分感激冼夫人的配合,下诏封官赐爵,冼夫人被册封为石龙太夫人、中郎将,出行仪仗可以享受刺史的待遇。
经过梁陈之际的风波,冼夫人与陈朝中央的结合更加牢固,岭南的归化也更加深入。
原本羁迟海外的海南岛,在冼夫的建议下设立了崖州和珠崖郡,其地由冼夫人的部族势力代管,海南岛最南端的临振都已清晰纳入冯-冼集团的势力范围。
...
隋朝恶政逼反江南
上天似乎总爱开玩笑,一次又一次把类似的难题抛给冼夫人。你越是效忠朝廷,就越有人让你不爽。
589年,隋朝灭陈。陈朝故地却在一夜之间叛乱四起。曾经坚定效忠的主体居然不复存在,冼夫人很尴尬。
不过尴尬归尴尬,冼夫人还是努力地从乱象中再次判明了形势。
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?三言两语不好说明白,此事还要从隋朝征服江南的政策说起。
隋朝灭陈与西晋灭孙吴,在形式上很相似,但隋朝面临的社会形势远为复杂。南北方自316年分裂以来,社会结构、经济制度、文化风俗都产生了巨大差异,南北截然为两个世界,武力上的统一不难,社会融合和文化统一却需要漫长而温和的方式才能完成。
隋文帝画像
然而隋文帝自恃武功强盛,不顾地方实际,对陈朝故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。他全力推行关陇地区的军事、政治、经济、法治政策,弄得江南各地豪强势力骚然不平。
其中最令江南豪强抵触的,体现在两个方面:
其一,陈朝故臣被打压。隋文帝极看不上陈朝君臣,对一些素有大名的文臣、武将都压抑不用,像许善心、虞世基等文臣以及萧摩诃等大将,都一夜之间成了下僚小吏。
国固然灭了,但这些名臣武将素来是南方人的人望,连他们都没出路了,一般人还有什么出头之日?南朝的民心很憋屈。
陈朝名将萧摩诃
其二,地方长官遭到大面积撤换。相比第一条原因,此事更直接地逼反了各地的豪强。
陈朝立国32年,一直没有彻底摆平各地实力派,特别是冼夫人这样的溪洞豪强。陈朝军队固然能打得过实力派,但如果一个一个拉开架子硬干,无疑会极大损伤国力,何况北朝一直虎视眈眈,陈朝也不腾不出手来。
消灭不了就妥协。反正豪强也作不出多大的妖,大部分是恋栈驽马之徒,陈朝索性授以本地长官,让他们为朝廷代管地方。
如此相安无事30多年,豪强们都已习惯这种共处模式。但隋朝势力的入侵,骤然间打破了平衡。强大的隋朝不惯毛病,一纸令下,撤掉原有长官,统统换成北方来的官员。
无论汉人豪强,还是各地蛮夷头目,对隋文帝都恨的咬牙切齿。589年正月陈朝亡国,四月间各地的叛乱便哄然而起,隋朝派往各地的官员被乱军擒杀。乱军首领纷纷恢复陈朝时的规模,自署为地方长官,胆子大一些的,甚至自立为王。
隋岭南诸郡
隋朝势力暂时未能到达岭南州郡,一时间成了权力真空的各州郡,纷纷然不知如何是好,于是相约尊冼夫人为主,号为圣母。
...
力挽狂澜助统一
冼夫人多年来始终尊奉王室,无意于划地自守,也不想过分扩大宗族势力。人无欲则刚,心不乱则智。所以当众人皆乱时,她能以超人的政治智慧看清叛乱的走势和结果。
维持数百年的南朝政权已经崩溃,不会再像梁灭陈兴一样乱而复振。而能够深入江南、灭国俘帝,隋朝也非以往北朝的胡人国家所能比。豪强还按以往经验以私抗公、以小对大,终究是胳膊扭不过大腿。
她一边安缉岭南,维护好本地秩序,一边迅速寻求与隋朝的接触。
隋将韦洸率兵南下平叛,打到岭南北边,故陈朝江州刺史徐澄率兵阻于南康(今江西赣州南康区),韦洸不知形势,不敢贸然南下。
隋晋王杨广让陈后主亲自写信给冼夫人,一同把冼夫人曾经献给陈后主的犀杖、陈朝的兵符一同送给冼夫人。这既是政治示威,又显示了隋朝招抚的诚意。
陈朝已亡,没必要再守忠节了。新的政治版图马上就要扩展到岭南,冼夫人审时度势,不讲任何条件地决定向隋朝输诚。
查看完整时间地图
冼夫人的归顺标志着隋朝统一战争的最后胜利
她遣孙子冯魂与韦洸会兵南下,消灭了徐澄乱军,迎韦洸于广州治所。后来岭南又有陈智佛、王仲宣等数度叛乱,但由于冼夫人家族强有力的支持,各地的武装反抗逐渐被削平,隋朝的势力慢慢稳固下来。
冼夫人亲自披铁甲骑战马,与隋朝慰抚使裴矩一道巡行各州郡,苍梧首领陈坦、冈州冯岑翁、梁化邓马头、藤州李光略、罗州庞靖等都来拜降,冼夫人与裴矩一道命令他们各还本家,继续统领部落,岭南遂平稳地渡过了变乱,成为隋朝稳固的领土。
隋朝感念冼夫人的巨大的功劳,册封其为谯国夫人,并史无前例地允许她开设幕府,设置长史、司马以下各种官吏,以约略于行军总管的身份,统管岭南六州军政。
查看详细关系图
冼夫人堪称中国第一巾帼英雄
享尽尊荣的冼夫人,在岭南以及海南人民中,也享有无可比拟的威望。
正是她的努力,使粤、琼两地人民免于兵革战火,当地溪洞豪强在她强有力的统领之下从分散走向聚合,生产生活走向更为先进成熟的模式,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,是人们歌颂她、崇拜她,乃至形成传承千百年冼夫人文化的深刻历史原因。
(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参考资料
魏征《隋书》
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贾发义《隋初“关中本位”文化政策与江南的反叛 》
何德章《隋文帝对江南的控制及其失策》
方铁《魏晋、南朝、隋唐诸朝对岭南大姓豪酋的治策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