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入探索“教体结合”新模式 推动 学校体育大力发展
2014-04-14   来源:记者站     浏览数:


日博娱乐城局长 赵青山
 (2014年4月9日)
 
多年来,四平市始终坚持走“教体结合”特色发展之路,取得了丰硕成果。先后为上级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300多名。他们共获世界比赛金牌25枚,26次打破世界纪录;获全国比赛金牌70枚,25次打破全国纪录。从我市走出了世界女子举重冠军李亚娟、刘海侠、穆爽爽,北京奥运会女子赛艇金牌得主张杨杨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。日博娱乐城先后被国家、省授予:“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”、“全国学校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先进单位”、国家“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”、“吉林省学校体育先进单位”等一系列荣誉称号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与我们始终坚持立足实际,坚持探索创新,不断深化“教体结合”是分不开的。
一、统一思想认识,坚定推进“教体结合”的决心
如果说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,体育就应该是教育的基石。因为无论我们要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,还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其中一个非常基础性的载体就是要做好学校体育工作,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。
多年来,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,一直沿袭业余体校训练的路子,相对封闭,读书、训练结合不够紧密。一方面表现为运动员文化素质相对偏低,就业难。另一方面是家长不愿让有体育特长的孩子参加训练,造成了后备力量不足,制约了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。
教育部门拥有生源、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优势,而体育部门则拥有体育专业技术、竞赛组织和体育场地设施等方面的优势。实施“教体结合”,就是整合两部门的优势,把文化教育和学校体育、业余训练有机结合,既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,又能更好地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。应该说,从1999年开始的“教体联合办学”的新模式,为我市学校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。
二、坚持探索创新,不断丰富“教体结合”的内容
在实施“教体结合”的过程中,坚持“教体共举,同步发展”,真正做到“义务共尽、资源共用、优势互补、成果共享”。在市教育局和市体育局的主持下,我市部分中小学校先后与四平市青少年体育学校、四平市军体校等签定了联合办学协议。一是教育为体育提供资源和支持。双方校长及主管副校长互相兼任对方学校的名誉校长和副校长;学校选派优秀文化课教师,负责体校运动员的文化课授课和学籍管理等工作,并根据体育训练和运动队特点,合理设置课程,保证体校学生与学校学生学习同步;文化课教师在体校工作期间,其人事关系、工资福利等均由原学校负责,体校对他们实行聘任制,实行统一管理和考核,并依据他们的实际表现,决定奖励、续聘或解聘。二是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。学校将拓展型课程教学与体育俱乐部活动融为一体,体校指派专项教练协助开发校本特色课程,提供篮球、排球、太极拳、太极扇、健美操、武术操等近20项内容供学生选择学习,满足了不同层面学生运动愿望和个性需求,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和专项化发展。三是立足学生兴趣、贴近生活,推出生动活泼的阳光体育活动。各中小学在业余训练队的引领带动下,以“人人有项目,班班有团队”为目标,积极开发班级、年级、学校特色运动项目,如:每年一届的学校体育文化艺术节、篮球赛、排球赛、乒乓球比赛、跳绳比赛等,体育活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健康素质,达到了强健体魄的目的,同时长期体育锻炼也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,历练了学生意志品质。“教体结合”既给校园带来了勃勃生机,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。
三、强化组织领导,为深化“教体结合”提供保证
十几年来,四平市“教体结合”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、政府及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。市政府制定了《四平市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市体育局、市教育局又共同制定了《四平市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奖励办法》和《关于全市训练单位招生工作的意见》等政策。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,2009年至2013年,我市共招聘农村特岗体育教师202人,市教育局和市体育局组建了农村特岗体育教师教研、培训联合体,每年都对这些农村体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和开展教研活动;吉林师范大学与四平市政府签署了教育合作框架协议,对农村中小学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非体育专业教师进行专题培训,这些措施都极大地提高了全市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。同时针对“教体结合”模式的运转情况,重点解决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升学、学籍管理和奖励政策以及业余训练、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。
下一步,我们将按照省教育厅的安排部署,立足四平实际,进一步深化“教体结合”工作的开展,拓展“教体结合”的空间,为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,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做出积极贡献。(在全省学生体质健康工作视频会议上的发言)

上一篇:深化改革 突破创新 全面提升四平教育的整体水平
下一篇:在市直教育系统纪律作风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